带着母校的星光
奔赴下一场山海
赛场风云炼心志,挥棒之间见恩情
汪焕轩
提笔时满是不舍与感恩。三年前带着对棒球的懵懂热爱踏入校园,是母校给了我追逐梦想的土壤——记得放学后总能看到球场亮着的灯,是教练牺牲休息时间陪我们加练;记得文化课落后时,老师特意为我们特长生开小灶,说“既要挥得动球棒,也要拿得起笔杆”。
22中的包容让我明白,特长不是捷径,而是另一种坚持。赛场上每一次精准传球,都藏着教练的指导;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更浸透着母校的栽培。
如今带着这份底气走进高中,是入学时从未敢想的福州高级中学,是心仪已久的美丽学校。我会永远记得:22中给了我追梦的勇气,前行的力量,让我能带着热爱奔跑向更远的地方。
感谢母校,感谢每一位为我点亮灯光的师长!
把杆握紧三年梦,录取展开万里程
林紫欣
回望初中三年,我常常与舞相伴,练功房的镜子照见我三年晨昏。
走进舞蹈教室,教室中的镜子又映出我的身影。把杆上紧紧握住的手,像是握住梦想的舵,每一次压腿,疼痛蔓延,却也拉开了逐梦大幕。
作为22中舞蹈队的一员,初次活动时,我的紧张和无措被细心地领队老师发现,她告诉我:“不用担心,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可以了。”好似也是因为这一句话让我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更加有自信,也让我在三年中学校一次又一次的展演上展现出不一样的我。
在舞蹈特长生考试之际,班主任也曾告诉我:“参加特长生考试不仅仅只是练好专业就好,而是要专业和文化课两边抓。”从而让我安排好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时间,使我充分的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冲刺中考。
现在的我,手握着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取得这份佳绩的背后,定少不了二十二中“以爱育爱,向美而行。”的精神底色。如今,我即将带着母校的烙印、老师们的嘱托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黄昏加练磨球技,灯下补题长知识
唐诗林
能以篮球特长生的身份考上格鼓,我最想感谢的是学校老师的一路托举。
训练时,篮球队教练总陪着我们加练到黄昏,纠正投篮手势时会蹲下来和我平视,嘱咐我“手腕再柔和点,像托着水球”;文化课落后时,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用红笔圈出重点题反复加练,“篮球需要战术,学习也一样,抓准节奏就好”。他们从不说“打球影响学习”,反而帮我协调训练和补课时间,让我知道特长生既要球技硬,也要文化课过关。
现在看着录取通知,才懂这份收获里,有体育老师改训练计划的深夜,有文化课老师额外准备的错题本。未来在格致鼓山,我会带着这份鼓励,既在球场拼尽全力,也在课堂认真听讲——这是对老师们最好的回报。
用坚持浇灌艺术之花
让热爱照亮成长之路
赵晨颖
艺术学习不是仅凭天赋的“玄学”,而是热爱与方法共同编织的画卷。
第一,基础是根,扎深才能叶茂。
初学画画时,我总急于追求“画得像”,却忽略了线条的稳定性和明暗的层次感。后来老师让我用三个月专攻排线和几何体,从横、竖、斜不同角度练习线条力度,对着石膏像反复琢磨光影变化。看似枯燥的基础练习,实则是在给创作“搭骨架”,基础扎实了,后续创作才能游刃有余。
第二,观察是眼,看见才能画见。
艺术源于生活,却不止于生活。要学会用“艺术的眼睛”看世界:早餐面包的褶皱里藏着明暗关系,窗外树叶的疏密藏着构图逻辑,傍晚天空的渐变色藏着色彩规律。我养成了“观察日记”的习惯,每天记录三个打动自己的细节,从光影到神态,这些积累让创作时总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第三,心态是帆,稳住才能远航。艺术学习难免有瓶颈期,我曾因画不好石膏雕像哭红眼睛,也曾因作品被批评而怀疑自己。但后来发现,与其焦虑不如行动:把难点拆解成小目标,每天攻克一个小问题;把他人的建议分类整理,变成进步的清单。记住,每个艺术家都曾经历笨拙,重要的是在挫败中坚持,在坚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不忘文化课的攻克,感谢母校提供的成长沃土,从知识的浇灌到品格的塑造,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次鼓励、每一次叮嘱,都让我倍感温暖,我将牢记“以爱育爱,向美而行”的校训,心有朝阳,向阳而行。
艺术之路或许漫长,但热爱会指引方向,方法会照亮前路。每一次提笔都是与热爱的重逢,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坚持的馈赠。
画纸上的母校印记
谢有翔
如果说青春是一幅未完成的画幅,那母校22中,便是那方让色彩肆意碰撞的画布,亲爱的老师们是握着我们的手,教我们调和明暗的引路人,而我难忘的同学们,是画布上最鲜活跳跃的笔触,和我一起把空白晕染成滚烫的时光。
当大家都说,美术这条道路是很艰辛的,我也曾徘徊困惑。老师常说“梦想要有,也许有一天就实现了呢。”“自己选择的路,咬着牙都要将它走完。”一次次和老师们的沟通,一次次私下的辅导,让我坚定美术生的路径,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无所畏惧,最终心想事成。
谢谢母校,给了我们一片可以尽情涂抹梦想的天地;谢谢老师,像调色盘里的基础色,教会我们如何调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谢谢同学,你们是这幅青春画作里最亮眼的点缀,让每一笔都充满温度。吾爱五班,启航扬帆,斗志昂扬,我心飞翔。
以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拿起画笔时,都会想起这段在22中里令人难忘的日子,想起那些和我一起用色彩编织梦想的人!
【END】
撰稿:唐诗林、林紫欣、赵晨颖、汪焕轩、谢有翔
审稿:倪婷
终审: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