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母校的星光
奔赴下一场山海
此间少年,筑梦于此
陈浩阳
时光荏苒,回首在22中的三年,点点滴滴都铭刻在心。母校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追梦。美德育人的学风、温暖陪伴的师生情、互助友爱的同窗谊,让我在奋斗的路上从未孤单。
感恩每一位师长,是你们的耐心教导与无私付出,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记得深夜办公室里仍亮着的灯,记得作业本上细致的批注,更记得失利时的次次鼓励与错题复盘.....这些瞬间,成为我勇往直前的力量,陪伴我走过一次次难关与低谷。
感恩并肩奋斗的同学,操场上的欢笑、考试前的互相打气、上课的认真互助,让平凡的每一天熠熠生辉。我们曾为一道题绞尽脑汁,也为一场胜利欢呼雀跃,这些青春印记,永远珍贵。
如今如愿考入师大附中,我将带着22中赋予的坚韧与热忱继续前行。无论走多远,我永远是母校的孩子。因为这里,是我梦想扎根的地方。
立身当博为自立 回首念博为桑梓
李博文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悄然从指缝间溜走了。站在校门口回望,思齐楼与思源楼静静矗立,红棕的墙面映着晨光,仿佛还回荡着我们的读书声与阵阵欢笑。
思齐楼的窗格外明亮,阳光斜斜地洒进来,照见空气中浮动的微尘。我曾在那里望着窗外的龙眼树发呆,看它的枝叶在风中轻摇。思源楼则更显沉稳,实验室里的药水味、图书室的墨香,还有走廊上匆匆的脚步,都成了记忆里鲜活的画面。两楼之间的小广场上,蔡元培先生的雕像静静伫立,目光深邃而悠远。教学楼刻着"博为自立,博为桑梓",每每仰望,总让人心生敬意。
"以爱育爱,向美而行"——这是母校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道理。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懂得了如何成长。记得初来时,觉得三年漫长如远路;而今回望,却恍如一瞬。那些在操场上的奔跑、食堂楼道里的喧闹、教室里的争论,如今想来,竟都成了最温暖的回忆。
愿二十二中岁岁芬芳,愿我们此去前程似锦,不忘来时路!
破茧成蝶,感恩沃土
奉睿强
初踏校门时,我曾被外界的流言蜚语所困,以为这里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原。而今站在毕业的门槛回望,才发现那些偏见多么可笑——母校以她宽厚的胸怀,将三年的光阴酿成了最醇厚的甘露。记得初一那年,雨欣老师手持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勾勒出山川脉络,她讲述的不仅是经纬度与季风,更是一个少年对广世界的初次悸动。那些绘制地图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将地理图册上的等高线镀成了金色的诗行。
赵雪老师三年的陪伴,像一场静水深流般的滋养。从最初面对作文纸的茫然无措,到后来能在文字间自如游走,您教会我的不仅是修辞技巧,更是用文字丈量世界的勇气。初三的数理化曾如险峰横亘,但老师们总能用最生动的比喻拆解难题——数学证明在高芳老师的层层剖析下豁然开朗,化学方程式在淑玲老师手中碰撞出了耀眼的光泽,郑莉老师总把物理定律化作生活里触手可及的方法,执着温柔的晓燕老师,总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发音,直到那些曾如顽石般生硬的单词,终于在我唇齿间开出了流畅的花朵。
此刻的校园里,龙眼树依旧摇晃着头顶的绿叶。我终于懂得,教育最美的模样,恰是这般润物无声的成全。愿这份感激化作星火,照亮我走向远方的长路,而母校的铃声,将永远在我记忆的深谷里,荡起温暖的余响。
【END】
撰稿:陈浩阳、李博文、奉睿强
审稿:倪婷
终审: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