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水武夷
品读茶韵春秋
当武夷山的晨光穿透国家公园的层林,福州第二十二中研学队伍的第三天行程,在自然与人文的交响中拉开序幕。从沉浸式数字剧场的时空穿梭,到滨水茶香径的徒步研学,从野猴谷的生灵观察,到星空下的联欢晚会,7月3日的旅程以“探双世遗秘境”为核心,让“行走山水武夷,品读茶韵春秋”的主题在生态与文明的对话中愈发鲜活。
01
丹霞映文脉 岩韵育诗行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轮廓已在晨光中渐次清晰。我们踏着露水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核心保护区行进,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清新气息,仿佛每一口呼吸都在与这片 “地球同纬度仅存的绿洲” 对话。在“传奇武夷”行浸式数字剧场,巨幕光影将丹霞地貌的形成、朱子理学的传播、万里茶道的兴衰浓缩为一场穿越千年的视觉盛宴,学生们仿佛亲历了武夷山从远古海洋到理学名邦的蜕变。
走出剧场,同学们跟着研学导师踏入滨水茶香径。漫山的茶树沿着丹霞岩壁的肌理生长,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向导指着茶园的土壤说:“这里的‘岩骨孕育了武夷岩茶的独特花香,就像朱子理学在山水间扎下了根。” 我们一边记录茶树的生长环境,一边在研学手册上绘制 ”茶与山”的共生图谱,地理课本里的“丹霞地貌““垂直气候带”忽然有了鲜活的模样。
午后的 “九曲水文课堂”是一场特殊的实践。我们化身 “生态小卫士”,在月亮湾监测水质、观察水生生物。当看到清澈溪水中游动的小鱼和附着在岩石上的藻类时,终于明白为何这里被称为 “自然圣境”。研学导师说,九曲溪的生态保护需要一代代人的坚守,就像朱子家训里说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忽然在山水间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02
灵猴跃青山 茶韵溯千年
《灵猴趣动课堂》里,野生藏酋猴的身影不时从树丛中闪现。学生们在安全距离外观察猴群的社群行为,生物老师趁机讲解:“它们的取食习惯会影响森林的植物分布,这就是生态链的奇妙之处。”在宣教馆,图文展板与标本展示着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让大家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层含义。
红茶博物馆的参观则将自然与人文衔接。从茶籽到成茶的全流程展示,从古代茶马古道到现代茶产业的变迁,学生们在“一片叶子”的故事里,读懂了武夷山“万古山水茶”的人文积淀。有同学在手册上感慨:“生态保护不仅是守护草木鸟兽,更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03
篝火映青春 欢歌聚温情
暮色中的篝火晚会如星火绽放,在欢歌笑语中拉开青春序幕。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以青春为幕,以才华为笔,在夜空下绘就璀璨画卷:悠扬歌声承载着炽热理想穿越篝火,灵动舞姿如跃动火焰绽放青春光芒,相声小品里迸发着少年独有的幽默智慧,每个节目都似璀璨流星划过夜空,引得掌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将青春的蓬勃朝气渲染得淋漓尽致。
高潮迭起的“零食争夺战”将现场化作欢乐海洋。随着哨声划破夜空,彩纸包裹的零食如缤纷蝴蝶漫天飞舞,同学们化身矫健的猎手,在追逐笑闹间迸发青春活力。你争我夺的欢腾场面里,友谊的纽带在碰撞中愈发坚韧,欢声笑语与篝火噼啪声交织成独特的青春交响。
当月光爬上树梢,温馨的生日歌谣悄然响起。烛光摇曳中,寿星们被簇拥至星光下,同学们自发围成温暖圆环,真挚祝福化作漫天流萤萦绕身旁。蛋糕的甜香混合着青草气息,笑脸与烛光相映成辉,将这个特别的夜晚镌刻成永恒的温情时刻。
这场篝火盛宴不仅为研学之旅镌刻下欢乐注脚,更在青春纪念册里添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当火光渐弱,星光漫天,那些关于才华、友谊与温暖的记忆,已然化作照亮前行道路的盏盏明灯,在岁月长河里永远闪烁着温暖光芒。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夜空,学生们的研学手册上,既有金斑喙凤蝶的速写,也有茶园土壤的分析,更有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思考。明天,他们将踏上燕子窠生态茶园的土地,带着今日的生态认知,去感悟“茶道天地人悟和”的深层哲思。
END
撰稿:林 滢
审核:陈晓霞
终审:何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