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为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独具地域特色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巧妙融合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导学生走出课本,亲近乡土,在“做中学”“玩中悟”,让语文学习在榕城的大地上焕发出盎然生机。
Part.01
丹青绘文心——为“榕城星辉”画像
“为自己喜欢的名人画像”活动被赋予了鲜明的“福州印记”。老师们引导学生聚焦与福州渊源深厚的文化名人与历史人物。一时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凛然正气、严复“开眼看世界”的深邃目光、冰心笔下流淌的母爱与童真、林觉民《与妻书》的拳拳赤子情……都成为了同学们画笔下的主角。
Part.02
巷陌寻遗韵——探访名人故居之旅
寻根●历史深处
“走访名人故(居)”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福州的文化地标——三坊七巷、朱紫坊、烟台山等地。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位福州籍或曾寓居福州的名人故居(如林则徐纪念馆、冰心故居、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林纾故居等),进行实地探访,观察建筑格局、感受历史氛围、记录文物展陈、聆听讲解故事,让凝固的历史鲜活起来。
溯源●船政之光
学校特别组织部分学生探访中国船政文化景区(马尾)。在船政衙门、船政学堂旧址、轮机车间、船政博物馆,学生们系统了解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自强求富的壮阔篇章。他们触摸着百年船坞的基石,凝视着船政学堂的课桌,深刻体悟沈葆桢、严复、詹天佑等先驱“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同时,学生们结合所学课文,撰写了《船政先贤给我的启示》《从船政看福州近代化》等感悟文章,将历史现场与文本阅读、精神传承紧密结合。
问道●科技前沿
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走进福州市科技馆、“榕创汇”无人机小镇。学生们细致观察机器人、航天模型、生物科技等展品,练习准确、生动的说明性语言表达;阅读展板上的科技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并与课本中的说明文单元(如《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对比学习;围绕“科技改变生活”“未来福州”等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科幻微故事创作,激发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福州籍科技精英的贡献,以及当代科技发展如何延续福州“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
Part.03
导图理华章——课文中的“闽都密码”
“根据课文内容做思维导图”活动也巧妙融入了福州元素。老师们鼓励学生在梳理经典课文的知识结构、写作手法、思想情感时,尝试寻找与福州地域文化的潜在联系或进行创意联想。
学生们在探寻、描绘、思考福州名人和文化地标的过程中,极大地增强了对家乡福州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爱乡”成为“爱国”最生动的情感基础。将静态的课本知识与鲜活的地域文化、历史现场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立体、有意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我校初中语文组将继续立足福州这片文化沃土,不断探索更具特色、更富成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径,让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涵养心灵、连接生活、传承文化,引导榕城学子在千年闽都的滋养下,成长为兼具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栋梁!
【END】
撰稿:戴秋莺
审核:胡淑玲
终审:何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