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岁月如歌,道阻且长,逐光而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课堂的风采,沉香流年。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点点taptap官网(格致中学西洪校区)积极贯彻“双减”政策,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开展以“党建领航赋新能 高效课堂提素养”为主题的2023-2024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我校秉持“正心至和 向美而行”的校训,坚持“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4月12日上午,理化生组顺利开设四节优质公开课。不管是筹备阶段的研课、磨课,还是最后阶段的实施、呈现,全过程有力推动学科组建设,凝聚人心与力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发展。
刘辉霞老师开设的《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利用马尾船政作为引入,增加学生对历史和地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海洋文化和航海技术的兴趣。本节课带着制造锡纸船这一任务,利用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关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纸船承重的学生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这不仅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最终帮助学生自觉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主人翁精神。
肖雯老师的《浮力》单元复习课以巧用“浮力”测密度为主要内容,突破九年级学生备战中考的重难点;以福建三宝之一的福州市晋安区的寿山石为主线,深化学生“爱家乡,爱福州”的情感教育;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节课的难点形成一个主线框架,不同的器材用浮力知识如何测质量,如何测体积,从而获得密度,让学生知道器材不同测量原理都是一样的。清晰有条理的课堂授课脉络,高阶的思维提升训练,让学生读“书”由厚读薄,达到初三总复习提炼、提升的效果。
陈金枝老师的《浮力物语——探索三奇》这节课以浮力知识为主线,重情景创设,重问题解决,重知识应用。将思政元素融入“浮力物语——探索三奇”的课程中,既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一奇:鸡蛋落地不破皮”的实验中,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大小及相关因素,体现生活与物理的关系。接着,“二奇:盆水举缸出奇迹”,通过利用浮力来举起重物,巧妙地展示了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三奇:轮船超载因位移”的现象展示,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轮船超载的原因。既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更好完成育人目标,课后物理组认真开展了评课活动。福州第十九中学的江竹秀老师和永泰进修校的张定而老师对三位物理老师的课堂进行精彩点评。首先对初三两位老师《浮力》单元复习课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给予高度肯定,指出两位老师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既落实教学知识的考察,又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物理探究能力。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都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思维导图的板书方式,使知识点脉络更清晰,条理更分明。初二《阿基米德原理》的新课讲授中利用长方体物块突破浮力大小与深度关系探究的这个教学难点。课程设计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通过实践操作和应用案例的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最后江竹秀老师再次强调物理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都要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物理学科素养。通过评课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效率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教—学—评三者的有机统一。
胡淑玲老师开设的《探秘造纸术》为项目式学习课程中的一节。课前,化学集备组组织开展“邂逅古法造纸”活动,造纸以干树皮为原材料,经过制浆、抄纸、晒纸等环节,带领学生体验古法造纸过程,感受中华民族智慧结晶。
课中,以“邂逅古法造纸”活动创设真实情境,与学生共同探秘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工艺,深挖造纸工艺中的化学知识。本节课聚焦制浆环节,通过资料卡片了解古法造纸制浆碱液成分,并与现代造纸工业碱液成分进行对比,以此启迪学生思考古法造纸碱液的改良,引发学生对古法造纸改良碱液的溶质成分探究的兴趣。而后引导学生对改良碱液成分进行检验与提纯,同时构建化学物质检验和除杂的一般思路。本节课利用“造纸术”创设教学情境,既学习造纸工艺中的化学知识,形成物质检验与提纯的一般思路,又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当是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守正创新。
课后,福州教育研究院姜淼老师和杨桥中学陈学侃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有效性都给予极大的肯定。本节课创设的情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极大意义,同时构建物质检验与提纯的一般思路,突破酸碱盐复习难点。两位老师也针对本节课提出宝贵意见,诸如如何再拓展这节课的广度深度、如何在课堂中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拓展,这些都启迪初三化学集备组思考如何更好的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如何有效发挥项目式学习活动对化学学习的作用,开展有深度有广度有文化的好课堂。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通过精彩纷呈的公开课,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化学的热爱和兴趣,也为参与听评课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深入认识学科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砥砺深耕,奋楫笃行。
撰稿:理化生组
审核: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