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关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部署安排及福州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实施意见》曾指出展研学实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增进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军队、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研学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主要样式,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今天是点点taptap官网(格致中学西洪校区)围绕“风展红旗如画 梦栖碧水丹山”为主题的四天三夜”研学实践活动的第二天,同学们来到了三明建宁反“围剿”纪念馆及春花农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春花农场
春花农场位于建宁县城郊,距县城7公里左右,最高处可360度环视群山,遥看绿茵与山岭,让人心旷神怡。农场现有面积达350亩,建设了环园2公里的奇瓜异果采摘长廊。
同学们在这里学习翠冠梨的种植技巧、成熟时间、适宜温度等有关的知识,同时,亲身参与了采摘翠冠梨的劳动环节,果农带着大家来到翠冠梨树下,示范采摘技巧,教同学们轻轻用力,将成熟的梨子轻松地摘下来。看完果农的示范后同学们迅速投入到采摘翠冠梨的劳作中,采摘过程中,果农不仅与大家分享了翠冠梨的生长过程和养护方法,还讲述了一些关于其他果树的知识。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果农对果树的辛勤付出和热爱,也深刻体验到了劳动教育的魅力。
这次劳作不仅带给同学们对自然的感悟,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是一种终身的追求,教会了同学们珍惜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价值。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能继续保持对劳动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能将这份美好的体验传递给更多的人。
反“围剿”纪念馆
三明市建宁县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后的筹粮之地第二次反“围剿”的完胜之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决策之地,第四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前身为建宁县革命史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家以反映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历史为主题的纪念馆。同学们踏入建宁反“围剿”纪念馆,仿佛穿越时光,与革命先烈一同奋斗,感受他们豪情万丈的精神。
首先,参观了反“围剿”陈列馆,这里充满了激情与力量。在这里,同学们聆听党史故事,了解那段曲折而艰辛的历程。每一个个革命故事、一件件革命老物件,都在唤醒同学们内心对革命的敬仰与追求。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红军颂”铜塑群,这个大型铜雕共有一百多个人物,十几个画面,栩栩如生,再现了红军浴血奋战、苏区人民踊跃支前等红色峥嵘岁月,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伟大气魄,也深刻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与革命战士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必定取得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建宁少共国际师馆,展馆全方位展示少共国际师成立过程和战斗历程,展示少共国际师信念坚定、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当年的少年红军在纷繁的时代中闪耀光芒,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典范。面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他们毅然投身革命,无悔选择坚守。在这里,同学们被他们的壮丽事迹所感染,受到了深深的鼓舞。
党建教育
探究性学习—解密高清谍报密码仪
晚上,研学指导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述红军地下工作者使用电报发送密令的历史和军用电信基础知识。随后,在研学指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研学探究的教具体验从发出电报、接收电报到消息译制的过程,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同学们一边感受科技的伟大,一边体验红军时期时期地下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同学们感受到电报繁琐复杂,地下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发出“生死存亡的电报信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要缅怀先烈,珍惜当下的生活”。
通过今天参观建宁反“围剿”纪念馆和春花农场的研学活动,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感受了革命先烈的豪情和牺牲精神,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将把这次宝贵的经历与学习融入到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努力中,继续珍惜劳动成果,铭记先烈的奋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END